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国家商检局、冶金工业部关于印发《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26 10:41:27  浏览:92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家商检局、冶金工业部关于印发《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商检局、冶金工业部


国家商检局、冶金工业部关于印发《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检监联(1997)331号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日)

各直属商检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冶金工业厅、局(总公司),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现将《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如有问题请及时告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

          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以下简称《商检法》)和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生产企业(含“三资”企业)生产的金属加工工业使用的铸铁轧辊、冶金工业使用的整体铸钢工作轧辊以及冷轧金属用锻钢轧辊等冶金用轧辊。

  第三条 国家对出口冶金轧辊产品实行质量许可制度。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检局)会同冶金工业部负责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认可检测单位,签发和吊销出口质量许可证。

  第四条 国家商检局设在各地的直属商检局(以下简称商检局)分别会同所在地省级或计划单列市级冶金工业厅、局负责管理并且组织实施本地区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工作。

  产品检测工作由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联合认可的国家商检局冶金机电产品认可实验室(即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或具备条件的商检局实验室承担。

  第五条 出口冶金轧辊产品必须按本办法的规定取得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以下简称出口质量许可证)方准提供出口。特殊情况下须经审批,方准提供出口。

           第二章 取得质量许可证的条件

  第六条 申请出口质量许可证的冶金轧辊产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1.产品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执行的企业标准要报冶金工业部认可备案;

  2.对外贸易合同或协议有约定检验标准和要求的,应符合对外贸易会同或协议约定的检验标准和要求;来图、来样加工的产品,应符合生产企业、外贸经营单位和所在地商检局按来图、来样共同制定的出口产品技术要求。

  对于按第2条标准取证的企业,其证书只对特定的合同有效。

  第七条 申请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体系,符合《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工厂质量体系审查要求》(见附件1)的规定。

            第三章 申请和发证程序

  第八条 凡生产出口冶金轧辊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按申请单元向所在地商检局提出申请并领取空白的《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申请书》(以下简称申请书,格式见附件2)。申请企业按规定填写申请书一式六份,经主管单位和冶金工业厅、局签署意见后,连同有关资料送商检局。

  第九条 商检局接到符合要求的申请书和有关资料后,应在一个月内完成资料审查工作。申请书和有关资料不符合要求的,商检局应及时书面通知申请单位改正。

  第十条 申请书和有关资料符合要求的,商检局应在两个月内会同所在地省级或计划单列市冶金工业主管厅、局(总公司)和检测单位组成质量体系评审小组进行抽封样和必要的现场检测以及工厂质量体系评审。评审前一个月应将一份申请书和有关资料寄检测单位并通知确切的评审日期。

  评审小组由4~5人组成,抽封样和样品检测按照《出口冶金轧辊质量许可证产品检测要求》(见附件3)的规定进行。封样单(格式见附件4)由商检局填写,根据需要样品检测可以在现场或实验室进行。

  生产企业的质量体系评审按照本办法第二章第七条的要求进行。

  第十一条 样品检测完成后,检测单位将型式试验报告(封面格式见附件5)送委托测试的商检局。

  产品检测和工厂条件审查合格的生产企业,由商检局将申请书、型式试验报告、工厂审查报告及有关资料在十五日内寄送冶金工业部。

  型式试验或质量体系评审不合格的,由商检局向企业发型式试验不合格通知书(格式见附件6)或质量体系评审不合格通知书(格式见附件7)。首次申请未通过的产品或生产厂,改进后重新办理申请手续。如仍然不合格,半年内企业不得再次提出申请。

  第十二条 冶金工业部对申报材料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国家商检局审批,由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联合颁发出口质量许可证书。出口质量许可证书有效期五年。

  第十三条 型式试验和工厂条件审查的减免:

  1.凡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生产企业在取证的第一年内申请出口质量许可证,如果审查内容、检测要求相同的,可免于工厂审查和产品检测;

  2.已获得中国国家进出口企业认证机构认可委员会认可的评审机构颁发的ISO9001和ISO9002认证证书的企业,可免于工厂审查。

  申请减免型式试验和工厂条件审查的企业应在申请书上说明申请减免的理由并提供必要的材料,经商检局和主管工业厅局同意,可免于型式试验和工厂条件审查。

  第十四条 取得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产品,在其结构、工艺、生产条件和技术标准等发生重大变化时,须重新办理申请手续。新型产品出口必须在试制完成并经鉴定、产品定型、达到稳定生产后,方可申请出口质量许可证。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五条 商检局和冶金工业厅、局负责对取得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在出口质量许可证的有效期内,进行两次监督检查。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根据需要可以组织不定期的抽查。

  第十六条 取得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每年向商检局、冶金工业厅、局报告一次出口质量情况和企业自查情况。产品技术条件发生变更、国外索赔、退货和重大质量事故及处理等情况应及时报告商检局和冶金工业厅、局。

  第十七条 在出口质量许可证有效期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所在地商检局和冶金工业厅、局报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批准后,吊销并收回质量许可证书。

  1.国外对产品质量反映强烈,两次要求索赔或退货,经查明确属生产企业质量责任的;

  2.所在地商检局在出口检验时,连续五批中有两批不合格的;

  3.复查不合格,经3个月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

  第十八条 被吊销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自吊销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重新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对伪造、变造、转让、冒用出口质量许可证的,除没收出口质量许可证书外,对直接责任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实施条例和有关的法律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条 负责出口冶金轧辊产品型式试验的检测单位和生产企业质量体系评审的机构和人员,应当遵守有关的纪律规定并对生产技术和工艺文件等保密。

  第二十一条 申请出口冶金轧辊产品的生产企业应按规定支付费用。工厂条件审查费按国家计委、财政部发布的计价格〔1994〕794号《关于发布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收费办法及收费标准的通知》规定办理,样品检测费按照国家物价局、财政部〔1992〕价费字496号规定收费。

  上述费用中的证书费、检测费汇至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申请费、评审费交商检局。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由国家商检局和冶金工业部负责解释。

  附件1:

        出口冶金轧辊质量许可证工厂质量体系审查要求

  评审说明

  《出口冶金轧辊质量许可证工厂质量体系审查要求》(简称《审查要求》)是参照GB/T19002--IS09002标准,结合出口冶金轧辊生产企业的实际和冶金行业的特点而制订的。主要适用于出口冶金轧辊质量许可证的工厂质量体系现场审查和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查。

  一、评定原则和方法

  《审查要求》内容共37条,申请出口质量许可证的企业应参照GB/T19004--IS09004标准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审查要求》的具体规定,建立和完善质量体系并编写质量手册或质量管理文件,使之有效的运行。

  审查组到现场审查时,必须按照《审查要求》的规定逐条审查,用符合A、基本符合B、不符合C、无此项D和不适用O来表示。

  A、符合:全部满足审查要求的规定;

  B、基本符合:基本满足审查要求的规定,但有缺陷,缺陷程度不至影响产品质量和体系的有效运行;

  C、不符合:不能满足审查要求的规定,有缺陷,该缺陷使产品质量或质量体系受到影响,体系不完整;

  D、无此项:审查要求规定的条款企业应做而没有做或无文件规定也无据可查;

  O、不适用:审查要求规定的该条款企业没有必要做。

  二、现场审查结果的判定:

  1、合格:全部条款都符合或10条以下评定为B;

  2、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不合格:

  A、必备条件有1条(包括1条)以上评为B;

  B、有3条(包括3条)以上评为C;

  C、有2条(包括2条)以上评为D;

  D、共有15条(包括15条)以上评为B或C、D的。

------------------------------------|         |            | 审 查 评 定 | ||         |            |---------| || 审 查 内 容 |   审 查 办 法  |符|基|不|无|不|评||         |            | |本| | | |定||         |            | |符|符|此|适|说||         |            |合|合|合|项|用|明||---------|------------|-|-|-|-|-|-||1.质量方针和目标|            | | | | | | ||---------|------------|-|-|-|-|-|-||1.1是否有明确的|是否有经厂长(经理)批准| | | | | | ||质量方针和目标  |的质量方针和目标    | | | | | | ||---------|------------|-|-|-|-|-|-||1.2质量方针和目|质量方针和目标是否结合 | | | | | | ||标是否能理解和得到|企业实际        | | | | | | ||有效地贯彻    |抽10人对质量方针的理解| | | | | | ||---------|------------|-|-|-|-|-|-||2.组织     |            | | | | | | ||---------|------------|-|-|-|-|-|-||2.1是否对影响质|管理文件中是否明确了对 | | | | | | ||量的管理执行和验证|质量有影响的所有人员的 | | | | | | ||人员都规定了其职责|职责和权限       | | | | | | ||、权限和相互关系,|            | | | | | | ||关有文件     |            | | | | | | ||---------|------------|-|-|-|-|-|-||2.2是否指定有管|是否有授权文件;职责权 | | | | | | ||理者代表并明确其职|限是否明确       | | | | | | ||责和权限     |            | | | | | | ||---------|------------|-|-|-|-|-|-||2.3是否有文件规|是否有管理评审的程序  | | | | | | ||定进行管理评审  |            | | | | | | ||---------|------------|-|-|-|-|-|-||3.合同评审   |            | | | | | | ||---------|------------|-|-|-|-|-|-||是否有合同评审程序|是否有程序并贯彻执行  | | | | | | ||并贯彻执行    |            | | | | | | ||---------|------------|-|-|-|-|-|-||4.文件和资料控制|            | | | | | | ||---------|------------|-|-|-|-|-|-||4.1执行现行国家|查标准、图纸、合同中的 | | | | | |必||标准GB1504《|技术条款是否贯彻执行  | | | | | |备||铸铁轧辊》、GB1|            | | | | | |条||503《铸钢轧辊》|            | | | | | |件||、GB/T1331|            | | | | | | ||4《锻钢轧辊工作辊|            | | | | | | ||通用技术条件》或外|            | | | | | | ||贸合同要求的技术条|            | | | | | | ||件        |            | | | | | | ||         |            | | | | | | ||---------|------------|-|-|-|-|-|-||4.2是否有文件资|是否有程序       | | | | | | ||料的控制程序   |            | | | | | | ||---------|------------|-|-|-|-|-|-||4.3控制程序是否|是否所有受控文件者在控 | | | | | | ||有效执行     |制范围;现场是否有过时 | | | | | | ||         |和作废文件,文件更改是 | | | | | | ||         |否按规定程序进行    | | | | | | ||---------|------------|-|-|-|-|-|-||5.采购     |            | | | | | | ||---------|------------|-|-|-|-|-|-||5.1是否对分供方|是否有分供方评定程序和 | | | | | | ||进行评定     |记录          | | | | | | |------------------------------------|5.2采购资料文件|文件规定的要求是否明确 | | | | | | ||是否有订购产品的技|是否能得到执行     | | | | | | ||术要求和放行要求并|            | | | | | | ||执行       |            | | | | | | ||---------|------------|-|-|-|-|-|-||6.过程控制   |            | | | | | | ||---------|------------|-|-|-|-|-|-||6.1具备生产申报|是否具备必需的生产设备、| | | | | |必||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设|工装(卡具、模具);  | | | | | |备||备、工资(卡具、模|具备标准中检验规则所要求| | | | | |条||具)和检验手段。 |的检验手段或检验条件  | | | | | |件||---------|------------|-|-|-|-|-|-||6.2重要生产过程|重要过程控制文件    | | | | | | ||是否有控制文件  |            | | | | | | ||---------|------------|-|-|-|-|-|-||6.3关键和特殊的|对关键和特殊过程是否得到| | | | | | ||过程是否得到控制 |有效控制,并有记录可查 | | | | | | ||---------|------------|-|-|-|-|-|-||6.4在用的主要设|是否有文件和记录    | | | | | | ||备是否有控制   |            | | | | | | ||---------|------------|-|-|-|-|-|-||7.检验和试验  |            | | | | | | ||---------|------------|-|-|-|-|-|-||7.1是否有进货检|是否有程序,是否做到未经| | | | | | ||验程序      |检验合格的产品不使用和加| | | | | | ||         |工           | | | | | | ||---------|------------|-|-|-|-|-|-||7.2是否有过程检|是否有程序,是否做到按程| | | | | | ||验的程序     |序规定检验和放行    | | | | | | ||---------|------------|-|-|-|-|-|-||7.3是否有最终检|是否有程序并做到不合格产| | | | | | ||验程序和规范   |品不出厂        | | | | | | ||---------|------------|-|-|-|-|-|-||7.4是否保存检验|是否有记录并清晰完整  | | | | | | ||记录       |            | | | | | | ||---------|------------|-|-|-|-|-|-||8.检验、测量和试|            | | | | | | ||验设备的控制   |            | | | | | | ||---------|------------|-|-|-|-|-|-||8.1检验用的仪器|是否有一览表包括了所有的| | | | | | ||/设备是否都在控制|仪器/设备       | | | | | | ||范围       |            | | | | | | ||---------|------------|-|-|-|-|-|-||8.2在用的仪器/|在用的仪器/设备是否状态| | | | | | ||设备是否有奖态标志|清晰、记录完整     | | | | | | ||和校准记录    |            | | | | | | ||---------|------------|-|-|-|-|-|-||8.3是否有校准方|是否有程序/程序规定是否| | | | | | ||法/验收准则/校验|准确/和严格执行    | | | | | | ||周期及相应的程序 |            | | | | | | ||---------|------------|-|-|-|-|-|-||9.检验和试验状态|是否经检验/合格与否有无| | | | | | ||产品的检验和试验状|明显标志        | | | | | | ||态是否明确    |            | | | | | | ||---------|------------|-|-|-|-|-|-||10.不合格品的控|            | | | | | | ||制        |            | | | | | | ||---------|------------|-|-|-|-|-|-||是否有不合格品控制|是否有程序并执行    | | | | | | ||程序并执行    |            | | | | | | ||---------|------------|-|-|-|-|-|-||11.纠正和预防措|            | | | | | | ||施        |            | | | | | | ||---------|------------|-|-|-|-|-|-||11.1是否有纠正|是否有文件规定     | | | | | | ||和预防措施    |            | | | | | | ||---------|------------|-|-|-|-|-|-||11.2对不合格品|是否有关于不合格品纠正和| | | | | | ||或不合格报告进行纠|防止再发生的记录    | | | | | | ||正并防止再发生  |            | | | | | | ||---------|------------|-|-|-|-|-|-||12.搬运、贮存、|            | | | | | | ||包装、防护和交付 |            | | | | | | ||---------|------------|-|-|-|-|-|-||是否有文件规定产品|是否有文件明确规定   | | | | | | ||的搬运、贮存包装、|            | | | | | | ||防护和交付要求  |            | | | | | | ||---------|------------|-|-|-|-|-|-||13.质量记录控制|            | | | | | | ||---------|------------|-|-|-|-|-|-||是否有质量记录控制|是否有程序并按程序执行 | | | | | | ||程序并执行    |            | | | | | | ||---------|------------|-|-|-|-|-|-||14.内部质量审核|            | | | | | | ||---------|------------|-|-|-|-|-|-||14.1是否有内部|是否有程序并按程序执行 | | | | | | ||质量审核程序   |            | | | | | | ||---------|------------|-|-|-|-|-|-||14.2审核是否能|审核是否有计划、有记录、| | | | | | ||符合计划安排   |有报告和跟踪、纠正   | | | | | | ||---------|------------|-|-|-|-|-|-||15.培训    |            | | | | | | ||---------|------------|-|-|-|-|-|-||15.1是否建立了|是否有程序       | | | | | | ||培训程序     |            | | | | | | ||---------|------------|-|-|-|-|-|-||15.2是否对所有|是否有培训的计划、实施记| | | | | | ||从事对质量有影响的|录和考核        | | | | | | ||工作人员都进行了培|            | | | | | | ||训        |            | | | | | | ||---------|------------|-|-|-|-|-|-||15.3对从事特殊|是否有培训计划、实施和考| | | | | | ||工作的人员是否进行|核记录         | | | | | | ||了培训和考核   |            | | | | | | ||---------|------------|-|-|-|-|-|-||16.成品管理及合|            | | | | | | ||格证       |            | | | | | | ||---------|------------|-|-|-|-|-|-||16.1成品出入库|是否有程序并按程序执行 | | | | | | ||手续符合规定,摆放|            | | | | | | ||整齐,标识醒目  |            | | | | | | ||---------|------------|-|-|-|-|-|-||16.2成品库的账|是否有程序并按程序执行 | | | | | | ||、物、卡相符   |            | | | | | | |------------------------------------

---------------------------------

|审查结论:                          |

|                               |

|                               |

|-------------------------------|

|审查员姓名|工 作 单 位|职务或职称|被审企业对审查结论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企业代表(签字) |

|-----|-------|-----|   (企业公章)  |

|     |       |     |           |

|-------------------------------|

|其它需要说明问题:                      |

|                               |

|                               |

---------------------------------

  附件2:

          出口冶金轧辊产品质量许可证申请书

  单位全称:           (公章)

  法人代表:

  地  址:

  电  话:

  传  真:

  邮政编码:

  联系人:

                         年  月  日

---------------------------------

|单位名称(全称)|                      |

|--------|----------------------|

|主管部门名称  |                      |

|--------|----------------------|

|营业执照发放部门|                      |

|--------|----------------------|

|营业执照编号  |                      |

|--------|----------------------|

|企业经济性质  |                      |

|--------|----------------------|

|产品名称    |                      |

|--------|----------------------|

|注册商标    |                      |

|-------------------------------|

| 铸 | 冷 硬 | 无限冷硬  | 球 墨 | 高   铬 |

| 铁 |-----|-------|-----|-------|

| 轧 |     |       |     |       |

| 辊 |     |       |     |       |

| 规 |     |       |     |       |

| 格 |     |       |     |       |

|---|-----|-------|-----|-------|

| 铸 |优质碳素钢| 合 金 钢 | 半 钢 | 石 墨 钢 |

| 钢 |-----|-------|-----|-------|

| 轧 |     |       |     |       |

| 辊 |     |       |     |       |

| 规 |     |       |     |       |

| 格 |     |       |     |       |

|-------------------------------|

|锻钢轧辊规格  |                      |

|--------|----------------------|

|企业何年何月通过|           |证书|       |

|质量体系认证  |           |编号|       |

|--------|----------------------|

|申请减免项目  |                      |

---------------------------------

---------------------------------

|企业主管部门意|                       |

|       |                       |

|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省、市行业主管|                       |

|       |                       |

|部门审查意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直属商检局审查|                       |

|       |                       |

|意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冶金工业部审批|                       |

|       |                       |

|意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国家商检局审批|                       |

|       |                       |

|意见     |             (盖 章)     |

|       |               年  月  日 |

|-------|-----------------------|

|质量许可证编号|                       |

---------------------------------

  附表1:

               申请企业现状

------------------------------------| |企业职|      人  员  分  类  情  况      || |   |----------------------------|| |工人数|工程|行政管理| 质量检验 | 生产工人 | 辅助人员 || |   |技术|    |      |      |      ||基|---|--|----|------|------|------|| |   |  |    |      |      |      || |---|--|----|------|------|------||本| % |  |    |      |      |      || |--------------------------------|| |企业占地面积|                         ||概|------|-------------------------|| |建筑面积  |                         || |------|-------------------------||况|固定资产  |                         || |------|-------------------------|| |主要产品  |                         || |------|-------------------------|| |质量机构设置|                         ||-|--------------------------------|| |    项|品种 |产品 | 产值 |利税 |全员劳动 |流动资||主|年   目|(种)|(台)|(万元)|万元/| 生产率 |金占用||要|度    |   |   |    |人) |(元/人)|额(万||经|     |   |   |    |   |     |元) ||济|-----|---|---|----|---|-----|---||指|上年实际 |   |   |    |   |     |   ||标|-----|---|---|----|---|-----|---|| |本年计划 |   |   |    |   |     |   ||-|--------------------------------||其|                                || |                                ||它|                                |------------------------------------

  附表2:

              前两年产品出口情况

------------------------------------|        | 年 |出口国、| 数 量 |贸易额 | 合格率 || 类  别   |   |    |     |    |     ||        | 度 | 地区 | (吨) |(美元)| (%) ||--------|---|----|-----|----|-----||   |冷硬  |   |    |     |    |     ||   |    |   |    |     |    |     || 铸 |----|---|----|-----|----|-----||   |无限冷硬|   |    |     |    |     || 铁 |    |   |    |     |    |     ||   |----|---|----|-----|----|-----|| 轧 |球墨  |   |    |     |    |     ||   |    |   |    |     |    |     || 辊 |----|---|----|-----|----|-----||   |高铬  |   |    |     |    |     ||   |    |   |    |     |    |     ||---|----|---|----|-----|----|-----||   |优质碳素|   |    |     |    |     ||   |钢   |   |    |     |    |     || 铸 |----|---|----|-----|----|-----||   |合金钢 |   |    |     |    |     || 钢 |    |   |    |     |    |     ||   |----|---|----|-----|----|-----|| 轧 |半钢  |   |    |     |    |     ||   |    |   |    |     |    |     || 辊 |----|---|----|-----|----|-----||   |石墨钢 |   |    |     |    |     ||   |    |   |    |     |    |     ||--------|---|----|-----|----|-----||  锻钢轧辊  |   |    |     |    |     ||        |   |    |     |    |     ||--------|---|----|-----|----|-----||  备  注  |   |    |     |    |     ||        |   |    |     |    |     |------------------------------------

  附表3:

           生产用主要工艺装备、仪器、量具

------------------------------------|序|仪器设备|  | 规格 | 精度 |    |购进或|最近|检定|| |    |名称|    |    |制造厂家|启用 |检定|  ||号|编  号|  | 型号 | 等级 |    |日期 |日期|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不够填写可复印增页。

  附表4:

          检验、试验用主要设备、仪器、量具

------------------------------------|序|仪器设备|  |规格|精度|  | 购进或 | 最近 | 检定 || |    |名称|  |  |制造| 启用  | 检定 |    ||号|编  号|  |型号|等级|厂家| 日期  | 日期 |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不够填写可复印增页。

  附表5:

             产品标准或约定技术条件

------------------------------------|  产   |                           ||      |                           ||  品   |                           ||      |                           ||  标   |                           ||      |                           ||  准   |                           ||------|---------------------------||  出   |                           ||  口   |                           ||  产   |                           ||  品   |                           ||  约   |                           ||  定   |                           ||  的   |                           ||  技   |                           ||  术   |                           ||  条   |                           ||  件   |                           ||------|---------------------------|| 备  注 |                           ||      |                           |------------------------------------

  附件3:

          出口冶金轧辊质量许可证产品检测要求

  一、适用范围:

  本要求适用于金属加工工业使用的铸铁轧辊、冶金工业使用的整体铸钢工作轧辊以及冷轧金属用锻钢轧辊等冶金用轧钢辊。

  二、申请单元划分:

  按铸铁轧辊、铸钢轧辊、锻钢轧辊规格划分为三个申请单元。

  铸铁轧辊分为四类:冷硬铸铁轧辊、无限冷硬铸铁轧辊、球墨铸铁轧辊、高铬铸铁轧辊。

  铸钢轧辊分为四类:优质碳素钢、合金钢、半钢、石墨钢。

  锻钢轧辊材质不分类。

  三、抽样方法:

  1.抽样数量

  成品检验:每一申请单元按不同材质随机抽样两支轧辊进行成品检验,规格不同的选工艺比较复杂的抽样。

  化学成分:铸铁轧辊、铸钢轧辊试验样品3块(现场抽样),锻钢轧辊试验样品2块(现场抽样)。

  抗拉强度:铸铁轧辊、铸钢轧辊试验样品3根(现场抽样)。

  冲击韧性:铸钢轧辊试验样品6块(现场抽样)。

  2.抽样地点

  在生产企业仓库抽取(基数不少于6支)。

  3.抽样说明

  抽样产品应为已经生产企业检验合格的产品,抽样时填写抽样单(见附件4)。

  化学和力学性能试样自封样日期起15天内,由受检企业送到检测单位。

  检测后的样品由检测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四、承检单位

  国家商检局冶金机电产品认可实验室(冶金工业部冶金机电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地址:北京市9821信箱检测中心,邮编:100029

  电话:(010)64428276

  传真:(010)64418294

  联系人:吴慧敏、周辛亚

  开户银行:工商银行北京甘水桥分理处

  收款单位:冶金机电产品质量检测中心

  帐号:891208-22

  五、检验标准

  GB1504-91《铸铁轧辊》,GB1503-89《铸钢轧辊》,GB/T13314-91《锻钢冷轧工作辊》。

  注1:出口轧辊有关技术指标在国标范围之外的,可依据出口合同约定。

  2:使用企业标准的,应经冶金机电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对标准水平进行评定后,方可作为检验依据。

  六、按国标检验的项目及项目分类(见附表1、2、3)

  七、按国际检验产品合格判定:

  1.关键项次合格率100%。

  2.主要项次合格率90%。

  附表1:

              铸铁轧辊检验项目

------------------------------------| 序 |              |  项 目 性 质  |   ||   |  检  测  项  目  |-----------|备 注|| 号 |              | 关 键 | 主 要 |   ||---|--------------|-----|-----|---|| 1 |几何尺寸          |     |     |   ||---|--------------|-----|-----|---||   |辊身部位          |     |  √  |   ||---|--------------|-----|-----|---||   |辊颈部位          |  √  |     |   ||---|--------------|-----|-----|---||   |其它部位          |     |  √  |   ||---|--------------|-----|-----|---|| 2 |化学成分          |  √  |     |   ||---|--------------|-----|-----|---|| 3 |表面硬度          |  √  |     |   ||---|--------------|-----|-----|---|| 4 |力学性能          |  √  |     |   ||---|--------------|-----|-----|---|| 5 |金相组织          |     |  √  |   ||---|--------------|-----|-----|---|| 6 |白口层           |     |  √  |   ||---|--------------|-----|-----|---|| 7 |工作层、结合层       |  √  |     |   ||---|--------------|-----|-----|---|| 8 |外观质量          |     |  √  |   ||---|--------------|-----|-----|---|| 9 |包装、标志及合格证书    |     |  √  |   |------------------------------------

  注:毛坯轧辊无关键项。

  附表2:

              铸钢轧辊检验项目

------------------------------------| 序 |           |  项 目 性 质  |      ||   |  检 测 项 目  |-----------| 备  注 || 号 |           | 关 键 | 主 要 |      ||---|-----------|-----|-----|------|| 1 |几何尺寸       |     |     |      ||---|-----------|-----|-----|------||   |辊身部位       |  √  |  √  |      ||---|-----------|-----|-----|------||   |辊颈部位       |  √  |     |      ||---|-----------|-----|-----|------||   |其它部位       |     |  √  |      ||---|-----------|-----|-----|------|| 2 |化学成分       |  √  |     |      ||---|-----------|-----|-----|------|| 3 |表面硬度       |  √  |     |      ||---|-----------|-----|-----|------|| 4 |力学性能       |  √  |     |      ||---|-----------|-----|-----|------|| 5 |超声波探伤      |  √  |     |      ||---|-----------|-----|-----|------|| 6 |外观质量       |     |  √  |      ||---|-----------|-----|-----|------|| 7 |包装、标志及合格证书 |     |  √  |      |------------------------------------

  注:毛坯轧辊无关键项。

  附表3:

              锻钢轧辊检验项目

------------------------------------| 序 |           |  项 目 性 质  |      ||   |  检 测 项 目  |-----------| 备  注 || 号 |           | 关 键 | 主 要 |      ||---|-----------|-----|-----|------|| 1 |几何尺寸       |     |     |      ||---|-----------|-----|-----|------||   |辊身部位       |  √  |  √  |      ||---|-----------|-----|-----|------||   |辊颈部位       |  √  |     |      ||---|-----------|-----|-----|------||   |形位误差       |  √  |     |      ||---|-----------|-----|-----|------||   |其它部位       |     |  √  |      ||---|-----------|-----|-----|------|| 2 |化学成分       |  √  |     |      ||---|-----------|-----|-----|------|| 3 |表面硬度       |  √  |     |      ||---|-----------|-----|-----|------|| 4 |软带宽度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国务院

决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特别是农产品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全国人民基本解决温饱问题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九十年代我国农业应当在继续重视产品数量的基础上,转入高产优质并重、提高效益的新阶段。这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
。实现这个转变,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继续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基础地位的需要;对于满足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为工业提供更多的优质原料,缓解农产品卖难问题,较快地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工业品市场,实现小康目标,加快农
业现代化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决定:
一、进一步把农产品推向市场
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已经相继放开了水产、水果、蔬菜、畜禽、蛋奶等大多数农产品,促使这些产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优质高效比重不断扩大。实践证明,把农产品放开,推向市场,是实现优质优价、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基本动力。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
经验,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放开农产品经营。对迄今尚未放开的农产品,都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放开,使农产品生产与市场需求直接联结起来,推进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更快发展。
抓紧当前有利时机,加快粮食购销体制改革,进一步向粮食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分散决策,在考虑各方面承受能力和各项保证措施配套的前提下,凡是有条件放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以提出实施方案,报国务院批准。一般是继续保留
定购数量,放开购销价格,实行随行就市。在市价低于保护价时按保护价收购。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实行定购数量和购销价格一起放开。对放开的省份,中央在几年内继续保留财政补贴和粮食定购“三挂钩”优惠,逐年减少,以支持改革顺利实施。通过放开粮食购销价格,调动粮农尤其
是主产区发展优质粮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地区的粮食生产优势,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
同时,采取以下措施,保护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市场:(一)抓紧以批发市场为主的市场体系建设,坚决消除地区封锁,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经济成分的粮食流通制度。(二)建立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机制。除经济作物和林牧渔业集中产区外,实行农业税征收粮食实物;进
一步完善中央和地方多级粮食储备体系,通过吞吐调节平抑市场粮价;在财政支持下多方筹资,建立中央和地方多层次粮食风险基金;健全市场预测制度和信息服务网络,指导产销地区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宗贸易协定;支持粮食部门转轨变型,实行企业化经营,开展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多
种经营,继续发挥在粮食流通中的主渠道作用;实行粮食内外贸结合,更好地运用进出口调剂手段。(三)进一步加强对商品粮主产区的扶持,培育充足的粮源。适当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生产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信贷规模,支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
镇企业;在良种、技术等方面支持加快发展养殖业;对粮食调出省给予一定数量的粮食出口权,同时纳入宏观调控计划并接受价格指导。
在粮食价格暂时尚未放开的地区,对国家定购的粮食参考市场价格,拉开品种、等级差价,做到优质优价。其他尚未放开的农产品同样要实行优质优价。
二、以市场为导向继续调整和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
加快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要把传统的粮食观念转变为现代的食物观念,把发展农业从仅仅依靠现有耕地转到开发利用全部国土资源。同时,正确引导消费,积极开拓市场。
对目前的种植业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在确保粮食稳步增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前提下,将传统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转向“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不断提高农作物的综合利用率和转化率。适当调整现有粮食统计口径,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饲
料作物发展。
加快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提高这些产业在整个农业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动物性食物和木本食物的供给量,改善人们的食物构成,逐步提高全民族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
在继续加强牧区畜牧业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农区畜牧业。充分利用农区的大量秸秆发展养牛、养羊和其他草食动物,通过秸秆过腹还田,增加有机肥料,培育地力,降低成本。在畜牧业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对肉、骨、皮、毛、血等各种主副产品进行综合开发、综合利用,实现多层次
增值,为乡镇企业发展开辟新的途径。
不论种植业还是林业、畜牧业和水产业,都要把扩大优质产品的生产放在突出地位,并作为结构调整的重点抓紧抓好。除改善人们食物结构外,还要不断增加优质工业原料的供给量,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奠定基础。在保证满足市场产品需求总量增长的基础上,力争“八五”、
“九五”期间使各业优质高效品种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要带头走优质高产高效的路子,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的整体水平。
三、以流通为重点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和加工,形成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紧密相连的产业体系,上联全国市场,下联千家万户,发展适度规模的商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支柱产业,是进入农村商品经济大发展时期以后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不可缺少的
基本条件。
鼓励各地建立贸工农一体化的经济实体或利益共同体,打破部门、地区和所有制的界限,不论农业、工业企业还是商业、外贸企业,不论国营、集体企业还是“三资”、股份合作企业或个体、私营企业,实行谁能牵头就支持谁牵头的政策。各地要进一步办好城乡农贸市场,继续鼓励农
民有组织地参与流通,加快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当前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要重点发展加工、保鲜、运输和销售,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大幅度增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容量。提倡和鼓励加工企业兴建农产品原料基地,或者实行加工企业与农产品原料基地直接挂钩,减少中间环节。根据市场需求,在重点
农业商品生产基地建立一些现代化的农产品加工生产线。
为扶持农产品加工、贮存、保鲜、运销等延伸环节的发展,对新办的从事这类经营活动的企业,实行优惠的税收、信贷政策。具体由税务、银行和农业等部门提出方案。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把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作为主要任务,推进技物结合,实行有偿服务,办好服务实体,使农业服务更具活力。县、乡政府机构要根据转变职能、加强服务的要求,加快改革进程,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和整个农村商品经济服务。
四、依靠科技进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将在更大程度上依靠科技进步。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要尽快转到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为主的轨道上来,加快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深入贯彻落实科教兴农的方针,进一步推动农科教统筹结合,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民职业教育,努力提高
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各地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鼓励农业科研单位和科技人员进入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同时在资金等方面增加对科技的投入。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一批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广阔和经济效益好的重要科技成果,大力进行推广,加速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

优良品种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关键环节。坚持国内培育与国外引进并重的方针,目前要加快引进步伐,在此基础上培育出适合我国特点的更高水平的良种。在严格执行动植物检疫制度的前提下,解决联检部门过多、手续过繁、效率不高的问题,对有条件的省份赋予引进和检疫的
审批权,建立引进良种的隔离试验区,同时加强对国内外疫情的监测。允许科研单位、农业技术部门和农业院校依法自主经营自己繁育和引进的良种。通过发展技术市场,实行良种和先进技术的有偿转让。允许集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法规,兴办良种繁育推广实体。加强种子管理工作,坚
决打击伪劣假冒经营行为,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要予以赔偿,违法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保鲜等先进技术的开发应用,制订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同时重视管理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科学管理水平。
实行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的经济效益与科技单位、科技人员经济利益直接挂钩的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要实行重奖。在帮助农民富裕起来的同时,使科技人员也一起富裕起来。
五、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至关重要。这项工作要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依法使用和保护。“八五”期间要以农产品等级制度为重点,初步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前
、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积极向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过渡。力争尽早在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食品加工企业、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和批发市场内实行。具体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
六、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调整资金投放结构
中央和地方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信贷资金等,要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而逐步增加。同时,加快发展农用工业,增加农业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资料质量。
当前要适当调整资金投放结构,增加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投入比重,把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作为支持对象,把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批发市场、交通运输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投资重点。
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建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削弱对农业的支持或过多加重乡镇企业的负担。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中发〔1985〕1号)中规定提取的按利润10%在税前列支的乡镇企业补助社会性开支等项资金,各地要继续照章
提取,完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重点用于发展农业尤其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进一步搞活农村金融。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导作用,经过试点,从明年开始逐步改变目前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实行规模和比例双重控制的办法,实行多存多贷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做到充分自主地运用资金。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继续发
展农村合作基金会,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七、改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生产条件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水利、交通、气象、农机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离不开林业所构成的绿色屏障的保护。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水利、林业、交通、气象、农机等方面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此,从明年起,每年从国家储备的粮、油、糖和库存中低档日用工业品中再拿出一部分,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支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支持进行小流域治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造林种果和畜牧业,支持修建农村交通和通
信等基础设施。这项工作要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温饱的几千万人口尽快稳定地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具体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
八、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加速农业对外开放步伐,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资源转换机制,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加快农产品外贸体制改革。提倡农贸结合,对有条件的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包括乡镇企业与农垦企业)和企业集团,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经批准后赋予进出口经营权,使它们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农产品边境贸易和农业合作,鼓励出国兴办农业企业和农产
品加工企业。
改进农产品出口配额制度。根据各地货源提供情况,改进出口配额分配方式,做到公平合理。对被动配额外的我国出口农产品保留某些必要的主动配额,其余的逐步取消,鼓励开拓和扩大国际市场。出口的农产品及其加工品要符合国际标准,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从国外引进农业方面的资金、技术、设备和先进管理方式,鼓励兴办“三资”农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当下放农业引进外资项目审批权。
具体由经贸部与农业部共同研究,提出实施方案。
九、加强领导,建立适应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考核制度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领导,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改革的前列,从当地实际出发,共同努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出成效。国务院有关部门对本决定提出解决的各个专项问题,要抓紧研究,提出方案,作为配套文件,适时下达。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以开发高新技术为主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试验示范区,以便总结经验,指导面上的工作。
为了推动农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从明年开始,改变过去单纯以产量指标为主的考核体系,建立产品数量与经济效益并重的综合考核体系,把农产品净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效益指标列为重要考核内容,作为衡量各级人民政府尤其是县、乡政府工作实绩的基本依据。



1992年9月25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的通知

(1998年6月8日 国税发[1998]9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
为了更好地支持出口企业出口创汇,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本着既保证出
口退税及时、足额到位,又有效防范和打击骗取出口退税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则,国
家税务总局决定对出口货物退(免)税实行按企业分类管理、简化退税申报凭证的
办法,特通知如下:
一、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对本地区所辖出口企业(包括外商投资企业)
进行分类管理,依据其近年来出口退(免)税的实际情况,将出口企业划分为A、
B、C、D4类。
(一)A类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必须是生产船舶、大型成套机电设备等生产周期通常在1年以上产品的具
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
2.年创汇额在3000万美元以上;
3.从未发生过骗税问题;
4.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资产,如发生骗税案件或错退税款问题,可抵押所退
(免)税款;
5.企业财务制度健全。
(二)B类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连续2年创汇在3000万美元以上(生产企业可放宽为2000万美元
以上);
2.近3年来未发生过骗税或涉嫌骗税问题;
3.企业拥有一定规模的资产,如发生骗税案件或错退税款问题,可抵押所退
(免)税款;
4.企业财务制度健全。
(三)C类企业须时具备以下条件:
1.近3年来未发生过骗税问题;
2.企业财务制度健全。
(四)D类企业是指近3年来曾发生过骗税问题的出口企业。
二、对A类企业实行先预退税后核销的管理办法。A类企业出口的货物,在其
退税凭证尚未收集齐全的情况下,可凭出口合同、销售明细帐,按季填具《生产企
业自营(委托)出口货物免、抵、退税申报表》或《生产企业出口货物退(免)税
申报表》申报退(免)税。经审核无误,主管税务机关可据此办理退(免)税的审
核、审批手续。待该企业将有关退税凭证收集齐全后,再予逐笔复审(包括凭证审
核、电子信息对审)核销已退(免)税款。所退(免)税款在年度终了后,按出口
退税清算的规定进行清算,多退(免)税款予以补缴入中央库,少退(免)税款予
以补退。
三、对B类企业实行按简化凭证申报办理退税的管理办法。B类企业出口的货
物,在货物报关出口后,可凭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增值税税收(
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申报退(免)税。其他凭证(即出口收汇核销单、增值税专
用发票、出口发票等辅助凭证)可不按月附送,但须装订成册备查。主管出口退税
的税务机关经审核(包括凭证审核、电子信息对审)无误,即可办理退(免)税的
审批手续。
对B类企业出口货物的出口收汇核销单,实行总量控制、年终清算,如在次年
清算结束时尚未核销外汇的,除由外经贸主管部门按规定出具中、远期结汇证明的
出口货物外,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按比例从已退税款中扣回未核销外汇部分
的税款。
四、对C类企业实行单证齐全方可申报办理退税的管理办法。C类企业出口的
货物,在货物报关出口后,须将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联)、增值税税收
(出口货物专用)缴款书、出口收汇核销单、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退税凭证收集齐全
后,方可申报退税。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在认真审核其退税凭证、电子信息的
基础上审批退税。
五、对D类企业实行严格的退税申报、审核、审批管理办法。D类企业出口货
物退税的申报审批,除按C类企业办法管理外,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对其退税
申报资料须进行严格审核,经调查核实,在确定出口货物的货款确已直接付给销货
方且退税凭证、电子信息真实、齐全、无误的基础上审批退税。
六、A类企业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上报国家
税务总局,国家税务总局会商外经贸部后审批下达。B类、C类、D类企业名单的
确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国家税务局会商同级外经贸委(厅、局)
后依据本地实际情况自定。如在一个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符合本通知条件的B
类企业不足10户的,可在年出口额3000万美元以下的企业中选定,补足10
户。
七、出口企业的分类实行一年一审制。每年年度退税清算结束1个月内,各主
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依上年出口退(免)税实际,对出口企业的分类重新进行
调整。其中对建议为A类企业的企业名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
国家税务局于当年6月底前上报总局审批。
八、被确定为A类、B类的出口企业,如有从事骗税业务的,一经发现,自动
丧失A类、B类企业申报退税的优惠待遇,除立即转为D类企业管理外,主管出口
退税的税务机关还要依据现行有关规定对其进行处罚。
九、出口企业一经确定为D类企业,3年内不得转定为A类、B类、C类企业。

十、各主管出口退税的税务机关应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按本通知规定的
条件对所辖出口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对明知出口企业不符合A类、B类、C类等级
条件而有意将该出口企业申请、确定A类、B类、C类企业的单位,国家税务总局
将予以通报批评。
十一、本通知自1998年7月1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